第(2/3)页 对于庶民而言,是过冬利器。 妻子问他:“那‘条’呢?” 姜胜被她提醒,心下咯噔。 半晌没说话。 妻子便知道他给忙忘了。 不给好脸色。 那东西可是限量限时供应的。 错过这回,还不知下一次什么时候上架,老妻郁闷板着脸,姜胜自知理亏,轻声细语地哄了一会儿。又问:“究竟是何物?” 让老妻这般惦记,念念不忘? 说着,掏出怀中沾着他体温的银簪,微笑着贿赂,只差在脸上写着“看在这份年礼的份上,不跟他计较了”。妻子摸出此物的形状,郁闷散了七八成。 妻子道:“唉,是蚕丝绣线。” “家中没有线了?” 明儿休息,得空去找找。 他瞧浮姑城也不是很匮乏,不至于连品质尚可的绣线也找不到吧? “那可不是一般的绣线。” 妻子侧躺着又坐了起来。 姜胜专注听她接下来的话。 “有多不一般?” “浮姑百货杂铺卖的绣线,还送一份什么‘绒花’花样,教人怎么做……用那线做出来的花儿,比什么样式簪子都好瞧。若做得不错,杂铺那边还会出钱买……” 她本来就擅长女红。 那日瞧见一名女郎发间簪着一朵红色茶花,彼时还以为是真花,凑近了才知是假的,那女郎说是在杂铺买的。她便一路打听到了浮姑百货杂铺,才弄清楚。 虽说自家丈夫找了个挺靠谱的新主,但家中几口人吃穿嚼用、人情往来,也不是姜胜初来乍到的俸银能覆盖的。鲁下这些年,日子过得紧巴巴,积蓄不多。 儿女年岁渐长,开销也大起来。 他们在浮姑也没田产商铺,一家开支都指望仅剩的储蓄和姜胜的俸银。 她也得未雨绸缪才行。 姜胜道:“明儿我去打听打听。” 早年被各种榜一大哥砸钱,姜胜对金银财宝没什么概念,千金散去还复来。 只是,此前遇到祈善被坑了一把,逃亡路上丢失不少家产,之后又被困在鲁下郡多年,前任鲁郡守不看重他,俸银不多,一家人差不多是坐吃山空的窘迫状态。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,唉。 姜胜揣着心事沉沉睡去。 第二日一打听,差点儿折断自个儿书案——自家这位新主公,最大的特色就是穷,分给众人的封银比正常水准都低一半。 姜胜:“……” 这日子还能过??? 顾池道:“这有什么不能过的?” 就这点俸银,一年到头还能结余呢。 姜胜忍着头疼,深吸一口气,有些郁闷地道:“毕竟各家情况不一样……” 一群单身没家室的,哪里知道养家糊口的沉重?养活一个人没问题,但养活几口人就很难了啊。顾池自然没错过他的心声,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 自家主公为节省财政开支,官署其他官吏照旧,但顾池几个的俸银都偏低。如此,众人也没啥意见。毕竟他们分到的“文运/武运”就足以抵得上一切。各家各户还能定期收到官署食堂的食材,米粮肉菜盐酒……真正算起来,薪水相当之高。 只是,他们都是单身人士啊。 姜胜有妻有子有女。 家庭嚼用开支大。 顾池道:“是吾顾虑不周。” 第(2/3)页